北京晚8点后的超市有多火爆?提醒:买“上头”反而没实惠

Connor 欧易okex官网 2025-07-04 1 0

“晚上8点后的超市就是打工人的天堂”“我不允许你放过这份薅羊毛攻略”……入夏以来,伴随人们夜间活动增多,围绕超市的晚间清仓优惠愈发受到关注。记者发现,北京市不少老牌、新兴的连锁超市,都有类似的“日清”时段与折扣。然而每天会剩下哪些东西犹如开盲盒;“特别划算”的好物同样需要拼手速;买得“上头”又无法及时消化,细算下来可能没真正得到多少实惠……对待超市的打折揽客,消费者还要多些理性。

好物靠拼抢,原价商品无人问津

位于海淀区的物美学清路店,是物美北京首家“学习胖东来”的自主调改店。工作日晚上七点半,已有不少顾客在明亮宽敞的店内闲逛。网红现做美食“肉蛋堡”档口前排起了长队,香气四溢的烘焙区和熟食区的试吃窗口前,人流也接连不断。

北京晚8点后的超市有多火爆?提醒:买“上头”反而没实惠

“咱们先尝,一会儿就开始打折了!”记者发现,此时到店的顾客显得很有经验,“8点前试吃,8点后下手”。

临近8点,各柜台陆续响起“打折了!打折了!”的声音,气氛也更为火热,熟食窗口前,白天散装售卖的几十种诱人美食,被分装到塑料盒中按小份售卖。店员不断贴着打折标签,顾客围着柜台绕成一圈,流水线般看到心仪商品就果断放入车内。肉禽柜台、烘焙区域也相当热门,五花肉、肋排、现烤面包、临期盒装糕点……纷纷开启降价处理。

十几公里外,六里桥附近的七鲜超市和谐广场店,每个工作日晚间也有着类似的热闹场景。听说生鲜品类8点开始打折,小田特意在下班后,于8点03分赶到超市内。见一位店员抬着硕大的塑料筐走来,里面猪肉馅、小羊排、鱿鱼片……满满当当。“赶上了!”她加快脚步,却发现生鲜临期柜台前早已围满等待“捡便宜”的人。待店员将货品“哗啦啦”倒进柜台,人们立刻将柜台“包”得里三层外三层,凭小田的“战斗力”,根本挤不进去。

记者发现,由于“扒拉”不动前面的人墙,不少顾客的策略是,侧身从缝隙中伸进去一条胳膊,“摸”到东西再拿出来细瞧。“我看看这是啥,嘿,牛排!”一位父亲收获“战利品”后喜笑颜开,边向孩子展示边说,“明天咱们就吃牛排吧!”

一位大姐向记者展示她的收获,一条冰鲜河鲈鱼,原价23.8元,折后黄色价签11.9元;一袋牛肉,原价78元,折后不到40元。联想到仅仅几个小时前它们还有些“高不可攀”的身价,清仓价格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。

北京晚8点后的超市有多火爆?提醒:买“上头”反而没实惠

展开全文

“快菜有吗?”“生菜有吗”……绿叶蔬菜货架前,店员忙得不可开交,将一枚枚黄色特价标签,贴在相应打折菜品上。面对身边举着各类菜品,不停询问有无特价的顾客,她干脆像抻面条般,将手中一大卷标签贴抖开,和顾客一起寻找相应价签。

北京晚8点后的超市有多火爆?提醒:买“上头”反而没实惠

不过,记者注意到,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有折扣。但有了特价商品作为对比,正价商品基本就“无人问津”了。有些顾客拿起蔬菜,经询问发现没有特价标签后,又会放回原位。这对超市而言,无疑会使正价商品面临“卖不动”的窘境。一位抢了两盒标价4.45元肉馅的大姐坦言,见过这一价格的肉馅,对十几块钱的原价可能就下不去手了,“反正不差那几个小时。”

易冲动消费,别被清仓打折带偏

“没人能空着手出来”,几乎所有逛“晚间清仓”超市的顾客,都会对这句话感同身受。

在物美超市,打折产品贴的是白色标签,还用黑色字体标注着折扣率。不时翻新的折扣仿佛在说“低到这价格了,不买就吃亏!”七鲜超市采用亮黄色作为折扣价签,沃尔玛的打折标签则是醒目的橙色,且直接标注着“节省xx元”。这些抓眼球的刺激,极易令人冲动消费。

晚上9点15分,临近物美超市营业结束时,几乎每人手里都拿着至少五六种盒装熟食,在车里堆放十几种熟食的顾客,也不在少数。沃尔玛的烘焙区域,6个装的牛角包和现烤蛋挞、16个装的特惠小餐包、17片装的大份吐司均以半价销售,让人们一边感叹“晚饭吃饱了,什么都吃不下”,一边又觉得“来都来了,不能白来”,将这些大份的打折食品纷纷拿下。

“看着是便宜,但分量太大了,根本吃不完。”经常来逛清仓超市的李阿姨,有了几次经验教训后,如今已经多了几分理性。“之前就买过17片装的大吐司,一看打5折才5块钱,多划算啊!但我跟老伴实在吃不了多少,天气又热,很快就长毛了,只能扔掉。”

许先生也有这样的体验,第一次逛时看啥都好,一口气买了炸鸡、猪蹄、鸭货、捞汁小海鲜等十几种熟食,准备回家大快朵颐。结果“眼大肚子小”,跟女友使劲儿吃也没吃完。第二天再一看,软塌塌的炸鸡,早已让人没了食欲。海鲜吃了还有闹肚子的风险,最后也都进了垃圾桶。“算一算实际上吃掉的比例,跟买新鲜正价产品其实差不多。”

北京晚8点后的超市有多火爆?提醒:买“上头”反而没实惠

吴女士则发现,超市的“晚间清仓”,往往会令人陷入“没有需求,创造需求”的误区。“即便不是自己需要的,也容易因为打折而买下。”此前在烘焙区,她心仪的苹果派不打折,而一旁的贝果则有折扣。权衡一番后,她决定买下打折的尝尝,还不断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,“万一我爱吃呢?”结果,买下的打折贝果,并不是吴女士喜欢的口感,没吃几口就再也不想吃了。这样的体验让她非常懊恼,“没得到实惠,还浪费了食物,再也不想被清仓打折带着走了!”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
记者:魏婧,徐英波

评论